工信部发布了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工信部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钢铁行业也随之发生新变化。但进入2015年,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钢铁企业经营回暖
2014年,在节能减排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产量增速明显放慢。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仅为0.9%,增幅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4亿吨,同比下降4%;钢材产量11.3亿吨,同比增长4.5%,增幅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虽然增速下滑,但由于体量巨大,中国粗钢产量仍然占全球比重的49.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在国内钢铁产量得以控制的同时,我国钢材出口则出现了大幅增加的局面,同时产品档次也有所提高。
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仅增长2.5%,折合净出口粗钢8153万吨,占我国粗钢总产量的10.2%。从产品档次上看,电工钢板带、涂镀层板带、热轧合金钢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不锈钢薄板、锅炉管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有所提高。
即便出口形势转好,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严峻,而且企业利润持续低位徘徊。
近年来,全国钢材价格总体水平不断走低。数据显示,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11年至2014年全年平均销售结算价格分别为4468元/吨、3750元/吨、3442元/吨、3074元/吨,不断下滑。
不过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说,一个不错的消息是,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大幅下降,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2014年钢铁原材料供需格局逆转,价格大幅下降。进口铁矿石到岸价由年初的133.1美元/吨降至年末的68.7美元/吨,下降48%;焦炭由1425元/吨降至893元/吨,下降37%;废钢由2445元/吨降至1928元/吨,下降21%。
正因如此,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大幅降低,钢铁企业盈利有所好转。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2014年实现利税1091亿元,增长12.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40.4%。
突出问题依然待解
虽然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增幅巨大,但这依然无法掩盖整个行业的问题。数据显示,2014年整个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9%,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而行业的主要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等,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11.6亿吨,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企业效益看,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总体盈利28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92%;亏损企业19家,累计亏损116亿元,企业盈利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与此同时,钢铁企业财务状况普遍未得到有效改善,银行抽贷、融资贵问题突出。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但与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相比高出11个百分点。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和钢贸企业信贷规模影响,银行提高了钢铁行业贷款利率,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降低,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向高端产品蔓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2014年,粗钢产量前1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大型钢铁企业精品板材项目多为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已出现过剩迹象,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
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占全球钢铁贸易量的32.2%,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也导致多个国家对我国钢材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2014年国外对我国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达到40起,且发起调查国家范围逐步扩大。
行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地条钢”、无票销售现象扰乱钢材市场,市场公平竞争受到挑战。部分中小企业采取生产“地条钢”、无票销售等违法违规手段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严重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不仅挤压了正规经营企业市场空间,也为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分析称,根据2014年的情况分析,2015年我国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钢材市场将弱势运行。
据了解,2015年,工信部正在重新修订《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加强节能环保等标准约束,还将配套出台《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对已公告的规范企业开展动态管理。
据悉,《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5)》等一系列加强我国钢铁行业管理的政策也在制定之中,不久将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