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河北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捷报频传。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投资3.48亿元建设的冀东曼巴水泥项目正式投产;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全面恢复生产;邢台晶龙集团在马来西亚投资4.46亿元建设的400兆瓦电池厂竣工投产;壮大玻璃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建设玻璃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河北全省累计核准和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已超过700家,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方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仅2016年1月至5月,全省境外投资新增备案(核准)企业61家,中方投资额21.51亿美元,同比增长35.2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河北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
开拓国际市场
河北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大省之一,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线电缆、光伏材料组件等产量巨大,有的甚至占到全国产能的一半。由于产能过分集中,形成了区域性供大于求局面,部分产品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则是供不应求,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钢铁、水泥、玻璃等原材料更是极为短缺。因此,国家要求河北要在国际产能合作中起到先行示范作用,以此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让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国内过剩产能,同时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国际化经营,这可谓一举两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采取重引导、建机制、搭平台等措施,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攻坚,力求让更多河北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为“走出去”作规划设计
为了强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自2014年以来,河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优势产能国际合作的重点国别、方向、合作领域和相关扶持措施。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提出到2017年,实现全省向境外转移钢铁产能500万吨、水泥产能500万吨、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向境外转移钢铁产能2000万吨、水泥产能3000万吨、玻璃产能1000万重量箱的目标,并将其分解到有关地区和重点企业,为全面推进优势产能“走出去”作出了顶层规划设计。同时,省里还专门建立了股权引导资金,加强配套服务,在企业备案、企业设立、外汇管理、产品通关和出访服务等各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使得河北近千家企业参与到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潮流之中。
承担起为国家“创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的重任,河北省将此任务视作历史机遇,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并依托相关部门,开展国际国内广泛合作,助推海外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河北省成功举办了“中东欧合作项目专题对接会”“河北企业走进非洲合作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落实了一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比如,去年4月份,河北省就与外交部一同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聚焦河北”为主题的“蓝厅论坛”,邀请全球7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参会,向外国外交使节及客商介绍河北产业优势,对推进河北优势产能国际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冀东水泥在“走出去”中就通过广泛对接,获得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南非莱利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支持,截至目前,该集团在南非、赞比亚和缅甸的在建和签约境外水泥项目产能达900多万吨。
鼓励企业抱团行动
海外投资,既需要投资成本核算,也要追求规模效益。为降低单个企业勘查成本和环境适应成本,河北还积极鼓励大型企业到境外建设工业园区,为企业“抱团出海”构筑“避风港”。截至目前,河北已在国外建设各类产业园区近10个,其中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加拿大泰瑞斯工业园、河北泛美服装有限公司在柬埔寨的泛美工业园、河北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印度尼西亚、印度产业新城等大型产业园区都在全力推进之中。拥有54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沙河市把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规模化工业园区作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深入调查引导,组织市内企业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分别建设了平板玻璃生产及特种玻璃深加工工业园区,利用当地优越的矿产资源及劳动力优势就近生产,以此扩大玻璃产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占有率。在肯尼亚工业园区的项目,投产后能为周边提供优质玻璃80万重量箱。
目前,河北国际产能合作已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河北在海外已投产和正在筹建的钢铁产能达895万吨、水泥产能达900万吨、玻璃产能达85万重量箱。其中,一些项目已经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比如,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河钢集团在海外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25亿美元。今年4月份,该企业以4600万欧元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后,通过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装备、人才、管理、绿色制造等优势,对收购企业全面升级改造,不到两个月就使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重现勃勃生机,不仅为企业增加了利润,同时为该国带来了5000个就业岗位。该合作项目被誉为中东欧国际合作的典范,获得了两国元首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