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过程

               

                  友情链接

行业新闻

七亿吨钢铁产能的拷问

来源: 时间:2010-01-10 09:50:45 浏览次数:

七亿吨钢铁产能的拷问

 

www.eastmoney.com   2010-01-11 00:23   杨世新 秦淑伟   现代物流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  |  字体:  |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编者按:1996年,我国钢铁产能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国人振臂欢呼,为我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而自豪;2009年,当我们的钢铁产能即将跨入7亿吨时,我们却忧心忡忡。

  十余年来,我国钢铁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让我们面对钢铁大国的称号却乐不起来?7亿吨钢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钢铁业应该怎样科学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钢铁业发展新路径探索》系列报道,对于钢铁业控制产能、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技术创新、科学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索,敬请读者关注。


  1996年,我国钢铁产能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国人振臂欢呼,喜笑颜开,为我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而自豪;2009年,当我们的钢铁产能即将跨入7亿吨时,我们却忧心忡忡,备感忧虑。

  是什么让我们面对钢铁产量大国的称号乐不起来?

  近日,“世界钢铁协会会议”透露的消息让我们加重了这种担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达6.6亿吨,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1.9亿吨;除此以外,目前国内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年产能达到5800万吨。预计2009年年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接近全球的50%。“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李毅中的这段话再次引发人们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思考。

  在7亿吨钢铁产能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在7亿吨的背后,又呈现出我国社会及产业发展的哪些问题?面对7亿吨的钢铁产能,我们必须考虑,我国钢铁工业到底该怎样发展?
  钢产量的“前世今生”

  钢铁作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材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建国之初,我国的开国领袖们就将钢铁放在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毛主席的这段语录,让我们看到,钢铁如生命一样重要。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虽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是钢铁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钢产量突破了3000万吨,是建国初期的近200倍,这对解决我国钢铁供远远小于求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钢铁业更是取得了腾飞跨越,结束了长期“低空徘徊”的尴尬境地,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这一组资料让我们清晰地看出我国钢铁业的发展轨迹: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共和国40多年的梦想;2003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亿吨;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首次超过3亿吨,达到3.4亿吨;2006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4亿吨,达到4.18亿吨;2007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5亿吨;2008年,全年钢铁产量达到5.02亿吨。

  2009年,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在全球钢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的同时,而我国粗钢产量却创下日产量的“历史新高”,全年产量达到约7亿吨,一个严峻的数字摆在了人们面前。

  从建国初期到实现亿吨梦想,中国人历经了漫长的47年,从1亿吨跨越至2亿吨,7年的时间已经完成;再从2亿吨至3亿吨,仅仅用去2年时间。

  从亿吨到亿吨的跨越,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从欣喜转而平静,转而忧虑,一个现实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担忧: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问题随之而来: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吨钢铁?

  “产能过剩”危机重重

  “冷静分析,当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这几年来钢铁业盲目投资导致,这也使得钢铁业陷入困境,”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的这场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钢铁业调整期的到来。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钢铁业迟早也会出现一次大的调整。”

  钢铁产能过剩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消费多少吨钢?怎样发展才能实现供需平衡?这一系列问题迫切要解决。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钢铁产能仍未达到极值,钢铁业仍处于增长阶段,市场需求仍在继续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面对7亿吨产能“过剩”近2亿吨的事实,钢铁业复杂的供需矛盾凸显。

  一位钢铁业分析师对记者说:“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与求的不对称性,钢材产能呈现出结构性、阶段性的矛盾和技术弱势。”

  对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发现,我们生产的钢材只能满足部分行业需求,而一些特种钢材还不能自制,高端优质板材还依赖进口;钢铁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如热轧板卷的产能,其利用率还不到60%;钢铁业大而不强,钢企分散经营,产业集中发展道路仍然漫长。“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状是,许多企业重量不重质,粗放式增长的特点十分突出。”进出口水平上,国际化水平低,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上,钢铁产业的组织合理化程度还比较低。

  上述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使得钢铁业发展失衡,导致钢铁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造成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结构变得日益紧迫。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早在2003年,我国钢铁业就一边喊着产能过剩,一边继续扩大生产,一边是抑制产能的政策一项项出台,一边是钢产量“飙升”的现实愈发加剧。为什么我国的钢铁产能抑而不制?

  首先在于结构调整。在我国,要完成结构调整,要与转型并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尚未充分完成,区域经济发展尚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市场无形的手是解决不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博弈始终都在进行着。

  长期从事钢铁研究的业内人士告诉我们:“钢铁企业对地方GDP的作用很大,淘汰落后产能势必会影响到地方GDP,为了保证GDP的增长,地方政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对钢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很多企业钻政策的空子,导致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结构、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使我国钢铁行业陷入越控制而产能越大的政策怪圈。“造成产能过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的检测机制和统计工作与市场发展不对接。”钢铁业内人士指出,政府检测不健全,资料统计工作跟不上,市场需要到底有多大?行业究竟有多少产能?哪种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哪些产品供大于求?生产多少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供需平衡的状况?

  上述问题没有明确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抑制产能举措就不能有效实施。

  诸多问题存在,使得“抑制产能”之路异常艰辛。

  清理整顿 曙光乍现

  “钢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控制产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强调,《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放在首位,钢材市场价格趋势的决定权在于产能的控制上。

  对于治理钢铁业散乱,政策法规密集出台,《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已经提交国务院审批,即将出台;《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公诸于众。

  征求意见稿设定的6道准入门坎使近300多家的钢厂被兼并重组、退出市场。

  “从2005年至今,每年的钢铁产量增量都在几千万吨,这次的《条例》和《办法》出台以后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业内人士对于有效控制钢铁产能寄予厚望。

  各级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负起责任,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钢铁业内专家许中波博士对记者说,有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政策》、《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有即将颁布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和市场准入《办法》,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许中波认为,钢铁业要科学发展,就整治我们自身的问题,比如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政府要有所作为,“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听之任之。“7亿吨”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钢铁产能,更多的是对钢铁业的思考。“产能过剩”抑而不制原因何在?各部门所做努力为何成效不大?相关部门该怎样作为?钢铁企业怎样身体力行?

  关于7亿吨钢铁,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

版权所有 © 2013 安阳市铁发冶金耐材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安阳市龙安区龙泉开发区
联系电话:0372-3192222      传真:0372-3192222

Cored Wire

 网站备案编号:豫ICP备2021015981号-2

技术支持:星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