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自己消化不了只能出口国外,但却招徕诸多质疑,海外钢企纷纷指责中国倾销,中国钢企的处境也没见好转,2014年以来中国钢材出口高速增长,但依然未能改变国内钢价持续大幅下行的境地。
2015年9月我国出口钢材1125万吨,同比增长32%,前九个月的同比增速为27.2%,今年前七个月的出口量就相当于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日本全国的产量。
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亿吨,以帮助消化估计高达3亿吨的闲置产能。
在全球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随着中国钢铁产出以及出口规模的增加,全球基准钢铁出口价格大幅下跌,且国内钢价跌幅更大。
一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出口状况仍是量大而质低,产品可替代性强、竞争力弱,从这个层面来讲,我国在钢材国际贸易中仍只是出口大国而非强国,这也决定了价格优势带来的内外价差是推动我国钢材出口的本质原因。
考虑到国际自由贸易会令国内外商品供需趋于一致,国内和国外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会逐渐趋于平衡,但整体格局依然有差异,会呈现内外同弱以及内外同强的不同局面。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球钢铁市场表现低迷,前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70%附近的局面来看,全球钢价中期弱势下行成为必然。而在这种内外同弱的格局下,国内的表现一般会更差。
即便供需格局整体趋势相似,促使类似钢材这种商品走出国门的则在于其国内供需格局相比国外较弱,其中,“供需内外同强”阶段表现为国外供需格局更好,“供需内外同弱”阶段则表现为国内供需格局更差。
我国钢材出口已经从2003-2005年,2006-2008年“供需内外 同强”带来量价齐升阶段,演变至当前的“供需内外同差”导致量升价跌阶段。而就现阶段而言,钢材出口越多,意味着国内钢材供需格局相比国外弱化程度越大, 具体表现为国内钢价的跌幅加剧,也正是为什么我国钢材出口越多,钢价跌幅越大的原因所在。